欢迎来到:自说自话的总裁
故事从一桩悬案说起。
心理学的核弹
1957年冬天,一颗心理学的核弹在美国爆炸了。
从新泽西到华盛顿,半个美国都笼罩在心理学的核冬天当中。
政客们在观望,民众们在愤怒。
《纽约客》杂志说,人类心智遭到了干扰和入侵,我们可能失去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控制权。
同时,有一家叫做“潜意识制造”的公司正在向政客和资本大亨们展示自己产品的威力。
就是这家公司制造并引爆了这枚心理学核弹。
4个月前,公司在新泽西的一家电影院中做了一个实验。
他们改造了电影院的放映机,
每隔五秒,荧幕上就会闪出一张醒目的图片,上面写着一行命令“喝可口可乐”。
闪现时间非常短,只有1/3000秒,人眼无法察觉。
就这样,在6周内,这家电影院内共有46599名观众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接收到了“吃爆米花”、“喝可口可乐”的密令。
结果,电影院的可口可乐和爆米花销售量分别提高了18.1%和57.5%
实验数据被《纽约客》杂志曝光,他们说,偷偷向观众灌输买爆米花的密令,难道就不会操作一场谋杀?
但到了第二年春天,剧情突然反转。
华盛顿的官员说,他们检测了这家公司的实验,发现这是一场骗局。
人脑不会这么轻易地被操控。
随后,事件立刻平息,潜意识制造公司消失了,大家很快就忘记了场心理核爆。
但是,2000年的时候,幽灵再次闪现。
这年的美国大选几乎是历史上最焦灼的一次大战。
共和党胜出以后,民主党突然曝光了一份材料,
原来,选举中只要出现民主党的画面,电视荧幕上都会飞速闪过老鼠这个单词……
看来,这颗核弹从来就没有消失过。
有调查员询问CIA的心理专家,人脑真的这么容易被控制吗?
专家选择沉默,他们要将这桩悬案永远留给未来。
石头的帽子
回到现实,大家注意看,我身后的石头上有帽子吗?
突然,有人说,石头上没有帽子。
石头上真的就没有帽子了。
这不是影视剪辑,而是最暴力的脑控技术——认知否认。
2007年,一位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博士
使用“煤气灯效应(Gaslighting)”来形容脑控的原理。
她叫做斯特恩(Robin Stern),有30多年为被脑控者提供心理帮助的经验。
她说,燃气灯操纵,这个词来源于1944年上映的经典惊悚电影《煤气灯下》。
电影中一个青年为了得到少女刚刚继承的巨额遗产,就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潇洒的绅士,还与少女结婚。
婚后,青年一边继续把自己伪装成体贴的丈夫,一边用各种心理操控,一步一步逼疯妻子,
到最后,妻子每晚都恐惧房间里忽明忽暗的煤气灯,
她以为自己真的疯了,正准备自杀的时候,一位侦探闯入房间揭穿了丈夫的伪装,忽明忽暗的煤气灯也不是妻子的幻觉,而是丈夫故意在控制燃气灯,有意要逼疯妻子。
大家可能觉得这种简单粗暴的心理操控很荒唐。
但是,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操控了,当操控者真的在你身上得手时,你很难说出哪里不对劲儿。
比如,录完节目以后,我去找我石头上的帽子,怎么都找不到。
这个时候,操控者就会告诉我,你石头上从来就没有过帽子,你就是一个有妄想症的疯子。
如果我是个正常人,我一定会说,你神经病吧?
但是,如果这话是我特别亲近的人说的呢?我可能就会突然怀疑一下,难道帽子真的是我幻想出来的?
再如果,我没有几百期视频可以倒回去查证,这个人又刻意在以后不断打压我,暗示我没有帽子,同时强调我可能患上了妄想症。
心理学家做过大量的实验,
最后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,我会被逼疯,真的变成一个有妄想症的疯子,直到我无法忍受这种被操控的痛苦、选择自杀。
这就是燃气灯操控,通过语言、精神虐待对另一个人进行洗脑、操控、扭曲现实的过程。
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、学识有多深,一旦进入被操控的魔咒,除非有局外人来救你,否则自己很难逃脱。
传销的第一步是没收手机;
电话诈骗的第一步是让你的手机一直占线;
这都是为了把你迅速孤立,好继续展开操控。
翻开斯特恩的书,我们发现经典的操控有三个阶段,同时有三种人设,我们继续看。
三个阶段
第一阶段,叫做你在说什么?
这个阶段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操控者竟然对你说出这么荒诞的话。
比如,你女朋友突然说,你刚刚为什么突然提起的某个美女博主,你肯定是想和她发生点什么。
然后,你想辩解,她就会很伤心,甚至很生气,还好几天都不理你。
结果突然有一天,她就像突然忘了这事儿一样,又对你一顿温柔,搞得你措手不及,这件事儿也就成了你心里永远的一个愧疚。
如此反复几次,你其实就陷入了被操控的第一阶段。
进入这个阶段的典型信号大概有这样几条:
你们经常争论谁对谁错;
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少考虑自己喜欢什么,越来越多的考虑他的话到底对不对;
你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在批评你;
等等等等,大家可以自己查看。
第二阶段,叫做也许你说的在理。
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愧疚,你想得到操控者的认可。
比如,学校里,老师指责你,你耽搁一分钟,就是耽搁全班人40分钟。
这种指责很容易让你产生愧疚。
你会开始思考,我是不是真的拖所有人后腿了。
进入这个阶段,典型表现就是你会觉得:
自己不像以前那么坚强了;
越来越少跟朋友和家人见面;
在描述这段关系是隐去很多东西;
越来越频繁地帮你的操纵者辩解;
越来越爱哭;
等等等等。
比如,面对前面那个指责。
假如你在第一阶段,你会拿出那个博主刚刚发视频的证据,告诉你女朋友,你看是因为她刚刚发视频我才突然提起她。
假如你在第二阶段,你会从操控者的角度出发,怀疑自己,是不是真的因为你的原因才会无意间伤害你女朋友?
第三阶段,叫做一切都是我的错。
这个阶段,你就会……
经常觉得疲倦、麻木、毫无活力;
几乎没有机会和朋友、家人共度时光;
无法清除记起和煤气灯操控者的意见分歧;
出现压力相关的症状,比如偏头痛、肚子疼、便秘……
等等等等。
到了最后的阶段,你开始怀疑自己,质疑自己的记忆力、感知力、判断力,甚至是否认自己的价值。
你认为自己感知的一切都不可靠,自己已经神志不清了,已经疯了。
你只能依靠眼前的操控者,任凭他摆布。
当然,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恶意控制你的坏人,大多数时候,双方关系会停止在第二阶段。
这个时候,操控者一般会有三种人设。
三种人设
第一种,威胁性操控者。
他会盛气凌人地指责你,羞辱你,让你对他产生畏惧,这种操控者很好辨认。
第二种,魅力型操控者。
他们会给你身边所有人留下一个好印象,甚至连你都怀疑问题不在他而在自己。
这种操控者善于营造有仪式感的氛围,用奖励来塑造你的行为。
第三种,好人型操控者。
他们善于用沉默和回避来引诱你,让你自己说出他们的想法,到最后,你会发现,和他们相处的时候总是非常沮丧,但又说不上来那里有问题。
这些人设和策略会出现在各种关系中,
比如,情侣、家庭、老师、公司。
可以说,只要存在人际关系,就会存在操控与被操控。
有时候情侣、父母、老师、老板,这些你最亲近、最信任的人,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操控者。
这是因为,每个人心里也都有防御机制,如果一个陌生人或者普通人突然指责你、贬低你。
你会觉得他是神经病,内心不可能有波澜。
但是,如果这个人是你很亲密的人呢?(情侣、父母、老师)他的话就很容易让你产生内疚。
再如果,这个人是一个很有权威的人呢?(领导、老板、专家)他们的话就很容易让你怀疑自己。
所以,我们在生活中,应该尽量避免指责和伤害他人,或者给他人太大的压力和内疚感,因为,一旦某个人长期处在被控制情境中,他就会养成习惯。
这个时候,坏人再来用更凶狠的脑控技术来攻击他时,他就很容易彻底沦陷,甚至留下长期遗症。
有一个案例非常有名,我们继续看。
2000年·卡辛斯基
2000年6月,有历史学家指出,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邮包炸弹客——卡辛斯基可能是因为参与CIA秘密心理实验而造成的反社会人格。
卡辛斯基的故事,我们前面分享过,
这本来是一个智商高达167的天才,16岁就以独特的数学天赋考上哈佛大学,
几个月就能攻克自己导师10多年没能解答的难题,
仅用1年就完成博士论文,复杂程度全美不超过10个人能看懂。
但这个天才后来以30岁不到的年纪选择隐居山林。
7年以后,当他再次出现时,已经成了一个邮寄炸弹的恐怖分子。
往后的18年间不断作案,把FBI刷得团团转,就像他实验桌上的小白鼠一样。
他威胁FBI全文发表他的论文,FBI一个字都不敢改,
他用严密的逻辑预言了人类工业社会的结局。
最终在1996年被抓获。当时就有人怀疑,是CIA的秘密心理实验把天才变成疯子,但官方坚决否认。
直到2000年6月,卡辛斯基当年的实验代号被曝光,
CIA立刻无限期封存了实验原始数据,原来,他的代号正是——守法的。
曝光的资料中显示,卡辛斯基参与的正是一场称之为“二元对抗(Dyade)”的极端脑控实验。
1960年,哈佛心理学教授莫瑞选中了22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,他们的性格按照三级划分,
第一级,自我安全感强烈的;
中间级,随和的;
第三级,缺乏的;
卡辛斯基正是22人中排名最靠近第三级的,他最缺乏安全感。
莫瑞给了每个人一个代号,代号其实就是接下来脑控实验的方向,卡辛斯基拿到的是“守法的”,这意味在接下来的实验中,他将被贬低、被侮辱为一个不守法的人。
接下来的实验中,卡辛斯基坐在一间明亮的房间中,对面是一扇单面镜,镜子背后的实验者记录着房间里发生的一切,同时有机器监测着卡辛斯基的脉搏和心率。
然后,轮番有人进来贬低实验对象的论文、人格甚至生活品味和生活习惯,
让实验对象受尽嘲笑,承受极端的语言侮辱,最终彻底丧失反抗的勇气。
每轮攻击结束后,还要强迫实验对象观看自己的辩论视频,并且对自己辩论时不守法、暴跳如雷的举动做出批评……
有人说,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CIA培养心理素质过硬的秘密特工。
有人说,这是莫瑞私下组织的不明实验。
但最终,卡辛斯基却成了失败的小白鼠。
因为,他本身就出生在一个波兰移民的工人家庭,从小父母就很严格,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刻苦学习、很少外出。
即使到了哈佛求学,他也严重缺乏安全感,朋友极少。
结果,高强度的脑控实验后,其余21人都能被治愈恢复,但这个天才却留下了后遗症,变成了一个反社会的怪客。
脑控的原理
回到现实,我们的心理其实非常脆弱。
早在100年前,华生和史金纳那批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了脑控的原理。
这个原理简单到可怕,米尔格伦的电击实验说,人类有服从权威的天性。
史金纳的鸽子实验说,两种强化,两种惩罚,一个充满随机性的箱子,就能为人类创造出无条件信仰的神。
华生甚至有一打婴儿的名言,他说,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,我可以保证,随机挑选一个,我就能把他训练成任何类型的人,
医生、律师、艺术家或者乞丐、小偷,不用考虑它的天赋、倾向和能力。
包括1957年在美国爆破的那枚心理学核弹,究竟是真是假?
心理学家们其实早就知道心灵武器的杀伤力,但不幸的是,这些秘密武器,现在正在社会上悄悄传播,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出脑控受害者的惨案,。
可能,这就是“煤气灯效应”这个大众化的词汇突然开始流行的真正原因。
心理学家们,希望用这个词给大家接种疫苗。
还记得我们最开始说,一切脑控、PUA的基础是什么吗?
——认知否认,也就是故意扭曲事实。
通过不断的扭曲和打压,来让你产生自我怀疑和否认。
目的是把他塑造成站在高位的权威,人类有服从权威的天性。
同时用内疚感来控制你,让你因为内疚而开始讨好权威。
另一个层面,控制者会限制你与外界接触,这样让你的情绪无法发泄,最后只能越来越纠结,越来越在乎控制者的感受。
在这个过程中,控制者还会用奖励和惩罚来强化你的行为。
比如,突然对你甜言蜜语又突然和你玩儿消失,搞冷战,用你大幅度的情绪起落来完成奖励和惩罚。
最终,恶意的控制者会像《燃气灯下》里的惊悚故事一样,不断的暗示你疯了,从心理上虐待你,让你自寻短见。
其实,看清了脑控的原理,我们会发现几个关键点。
那就是一定要有朋友,朋友很可能在关键时刻一句话就骂醒你。
第二如果感到某个人际关系怪怪的,充满了压力,但又说不出来那里不对,那你就应该尝试在交往中更多地坚持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一直屈服于对方的意志。
还有一个关键点,那就是要始终保持自己的价值认知。
自己是独一无二的,这个世界上真正爱你,在乎你的人,绝不会刻意地侮辱你,贬低你,即使自己再烂也是独一无二的烂泥,
真正的爱是从行动上帮助你,而不是用爱的名义,来制造内疚,让你产生负担。
突然想到了现代社会下的年轻父母,本来就承受了极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焦虑,很多时候就会把自己的理想,强加给子女,而这种爱,往往都会从一场童年脑控的开始,几乎就像卡辛斯基的悲剧一样。
阿德勒说,幸福的人,童年治愈一生;不幸的人,一生治愈童年。
好了,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,谢谢大家。
The End
最后夫人说,原来你又在用恐怖故事,分享育儿宝典。